凤栖梧(帘下清歌帘外宴)

作者: 宋代    柳永
【凤栖梧】

帘下清歌帘外宴。
虽爱新声,不见如花面。
牙板数敲珠一串,梁尘暗落琉璃盏。

桐树花深孤凤怨。
渐遏遥天,不放行云散。
坐上少年听不惯,玉山未倒肠先断。

【fèng qī wú 】【凤栖梧】
lián xià qīng gē lián wài yàn 。帘下清歌帘外宴。
suī ài xīn shēng ,bú jiàn rú huā miàn 。虽爱新声,不见如花面。
yá bǎn shù qiāo zhū yī chuàn ,liáng chén àn luò liú lí zhǎn 。牙板数敲珠一串,梁尘暗落琉璃盏。
tóng shù huā shēn gū fèng yuàn 。桐树花深孤凤怨。
jiàn è yáo tiān ,bú fàng háng yún sàn 。渐遏遥天,不放行云散。
zuò shàng shǎo nián tīng bú guàn ,yù shān wèi dǎo cháng xiān duàn 。坐上少年听不惯,玉山未倒肠先断。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凤栖梧(帘下清歌帘外宴)作者: 柳永

简介 诗词 柳永

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代表作 《雨霖铃》《八声甘州》。

凤栖梧(帘下清歌帘外宴)译文

帘内清歌帘外宴。虽爱新声,不见如花面。牙板数敲珠一串,梁尘暗落琉璃盏。
帘内清亮的歌声助兴着帘外的酒宴。虽然能听见那可爱新颖而美妙的歌声,却看不见歌女那如花的面容。牙板拍节声如同珍珠落玉盘,振动的梁尘不知不觉落入晶莹碧透的酒杯。

桐树花深孤凤怨。渐遏遥天,不放行云散。坐上少年听不惯。玉山未倒肠先断。
那歌声,时而如凤凰对唱时的美妙欢快声,时而又如孤凤如泣如诉的哀怨声,响遏行云。座席上的青年男子已被这歌声深深打动,已然销魂。

1、薛瑞生古典诗词名家·柳永词选北京市:中华书局,2005年1月第1版:1-3
2、叶嘉莹等柳永词新释辑评北京市:中华书局,2005年1月第1版:165-167

凤栖梧(帘下清歌帘外宴)注释

帘内清歌帘外宴。
虽爱新声,不见如花面。
牙板数敲珠一串,梁尘暗落琉璃(lí)(zhǎn)

清歌:清亮的歌声。
新声:指新制定的歌曲。
牙板:歌女演唱时用以拍节之板。
珠一串:像一串珠子落在玉盘上,形容歌声清脆。
梁尘:梁上的尘土。

桐树花深孤凤怨。
渐遏(è)遥天,不放行云散。
坐上少年听不惯。
玉山未倒肠先断。

桐树:梧桐,相传凤非梧不栖。
坐上少年:柳永自谓。
玉山未倒:指人还没有喝醉。
玉山,形容男子仪容之美。
肠先断:形容歌声感人至极。

1、薛瑞生古典诗词名家·柳永词选北京市:中华书局,2005年1月第1版:1-3
2、叶嘉莹等柳永词新释辑评北京市:中华书局,2005年1月第1版:165-167

相关推荐

  • 柳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