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诗歌之美:盛唐传世之音,王之涣的六绝藏声

在盛唐时期,有一位名声显赫的诗人王之涣,他的诗作充满了浓厚的唐代风情,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登鹳雀楼》。这首六绝藏声的诗篇,言辞激昂,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王之涣的才华与情感。他的诗歌之美,传世流传至今,让人们感慨其中的深邃与空灵。通过这首诗篇,我们可以感受到盛唐时期的繁荣与辉煌,以及诗人对生活、对自然的独特感悟与表达。

王之涣,出生于名门望族— —太原王家,(约688—742年),约享年55岁。

生卒年从高适、王昌龄、靳能等朋友的作品里推论而来。

王之涣,颜值上比李白风流倜傥,性格上跟李白一样,骑马仗剑天涯,醉酒狂歌度日,浪漫潇洒、豪放不羁。

也跟李白一样,怀着救济苍生的弘愿,实际上做官从政的水平还不如54岁中举的范进。

他们的人生理想都不是做诗人,却一不小心都以诗歌的成就名留青史。

只是可惜王之涣的诗歌散失严重,留下的仅有6首。

每日诗歌之美:盛唐传世之音,王之涣的六绝藏声

1、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入选上学语文教材,千古绝唱。登高望远中展现不凡的胸襟抱负,洋溢着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千百年来,妇孺皆知的作品。鹳雀楼因为此诗一跃成四大名楼。

2、 凉州词二首·其一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译文:

.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入选上学语文教材,千古绝唱。诗起于渲染黄河一泻千里的气派,到山川的雄阔苍凉,转至苍凉悲壮的笔调,写抱怨但却不带消极颓废,全诗表现了盛唐时期人们宽广豁达的胸襟。

本诗被誉为七言绝句压卷之作。

3、 凉州词二首·其二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译文:

.突厥首领来到中原求和亲,北望拂云堆神祠,回想昔日曾经多次在此杀马登台祭祀,然后兴兵犯唐,颇有几分踌躇满志。

.但现在唐朝天子神武超绝,不肯与突厥和亲只好无功而返。

——:借突厥首领求和亲的失望而回,反映了唐朝的强大,充满了民族自豪感。

4、宴词

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

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

译文:

.长堤下,春水碧明一片悠悠,和漳河一起慢慢流。

.不要去理睬添愁助恨的棹声紧紧催促,要不然越来越多的离愁别恨一齐载到船上,船儿就会渐渐过重,就怕这桃花溪太浅,载不动这满船的离愁啊。

——:描写了宴会的情景和周围美好的景色,但却以乐景写哀情,委婉含蓄地表达了深深的离愁。

5、送别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译文:

.春风中的排排杨柳树,沿着护城河两岸呈现出一片绿色。

.最近攀折起来不是那么方便,应该是要分别的人儿太多。

——:短小精悍,言浅意深,字字未提送别却字字点题,依依惜别之意,跃然纸上。

6、九日送别

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

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

译文:

.秋风萧瑟的蓟北,相熟的朋友本来就少,又有谁能登高送我回归故乡呢?

.今天还能聚在一起同饮芬芳的菊花酒,也许明日你我就像这就随风漂泊无定的断蓬一样,不知道飞向何方。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