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百家为何普遍长寿?

诸子百家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中的重要流派之一,他们的作品不仅为后人留下了丰富思想遗产,而且在实践中也展现了长寿的特点。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这些先哲们对生命、健康、养生等方面的见解和实践经验,另一方面则在于他们对人生的思考和态度,如落落大方的生活态度、大处着眼的智慧和理性思维等。这些综合因素使得诸子百家在长寿养生等方面有独特的见解和实践,从而传承下来并被后人所推崇。

据有关数据显示,目前国人的平均寿命大致在77岁左右,这个数字看起来也还可以,但从世界上来看,却排不到前面。然而,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人均寿命却只有50多岁,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才开始显著提高。诸子百家为何普遍长寿?

来自网络

但这里有一个另我感到意外的现象,我发现早在2000多年前,春秋战国和先秦时期,诸子百家当中,却是普遍高寿,这到底是什么原因?我们可以先来看下他们大概的生平情况。

来自网络

管子,也就是管仲,大约是公元前723年-公元前645年,也就是差不多活了80来岁。

老子,我们知道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但生平时间不详,不过根据史记当中的记载:

虽然这个数字在我们今人看起来似乎有点夸张,但也可以从侧面说明其长寿。况且,史料记载孔子在拜访老子的时候,孔子大概35岁,而老子大孔子20多岁,也就是这个时候老子已经接近60岁,他还在周做藏书史。后来到周朝衰微,才骑着青牛离去,可见老子确实高寿。

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活到73岁。

孙子,也就是写孙子兵法的人,约公元前545年-公元前470年,大概活到76岁。

庄子,道家学派代表人物,约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大概活到84岁。

孟子,儒家学派代表人物,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大概活到84岁。

墨子,墨家学派创始人,约公元前376或480-公元前约390或420,具体记载不详,但至少也活到了90岁左右。

荀子,儒家学派代表人物,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大概活到77岁。

当然,还有其他的诸子百家,而其中韩非子也是属于上述时代诸子百家当中的优秀人物,但他的短寿是由于被李斯陷害,非正常过世,我们这里就且不谈。

来自网络

由此可知,诸子百家当中,大多数都活到了比较高的年寿,而在当时的年代,春秋战国时期,却有很多对高寿不利的因素。比如生产力落后,粮食供应少,很多人连饭都吃不饱,更不用说好的营养了。

其次,战乱频发,诸侯争霸,可以说当时社会非常的不安定,颠沛流离是常事,孔子就在外奔波了很多年。

另外,在2000多年前,医疗条件自然是非常落后,有个病痛找个医生是非常困难的,万一到了突发的情况自然也不可能有急救,主要还是靠自己强健的体魄。

既然这样,那么,为什么古时候这些伟大的人物都能如此高寿呢?我认为有这么几个原因的:

读书

凡古之圣贤,无不博览群书,汲取书中的知识和智慧,人才能明道,而道是相通的,上至国,中至人,下至身。于是他们就能很好的处理生活,事业上的关系,让它们在一个良好的状态下运行,那么自然就会顺利,就不用太操心。

接近自然

在古代,大自然都是唾手可得的,哪里像现在,特别生活在城市当中,想要去爬山,还得开车到很远的地方,平时跑步都吸着尾气。古人都生活在接近大自然的环境当中,吸收着比较新鲜的空气。这种良好的自然环境,使得他们的内里比较清洁,对于长寿自然很有益处。

体力活动多

古时候,人们出行多数是靠步行,偶尔有个牛车马车的,那已经是相当奢侈的了。经常性的体力活动,使得古人的身体能够长久保持强健。

来自网络

悟道和放空

这些古代的圣贤们,并不是他们的智力比我们发达,而是他们会给自己留出空间和时间来学习,思考,久而久之就悟出了很多道理,他们用这些道理来指导生活实践,而不过多的追求外在的物质,名利,从而使得他们的内心能够保持平静,虚空。当人的心中处于一种比较空的状态,智慧就容易产生,身心就会比较舒畅。

来自网络

正如内经所述: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因此,由于这些因素,纵使在2000多年前的古代,生活条件如此落后的情况下,这些圣贤们依然可以活至如此高寿。而我们现代人,很多的高寿却是依赖了高科技的手段,一旦脱离了这些条件,也许现代人的均寿还会下降很多。

那么对于诸子百家当中普遍高寿的现象,您觉得是否还有其他原因呢?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