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祖朱元璋原名朱重八,当时连庶民都没有取名权?!

朱元璋原名朱重八,出身庶民,当时连庶民都没有取名权,只能由长辈取名。他出身贫寒,经历了艰难的童年,但凭借着自己的才华和毅力,最终成为了明朝的建立者和第二位皇帝。他在位期间实行改革,加强中央集权,推动了社会的稳定和繁荣。朱元璋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的故事激励着后人不断追求梦想,努力奋斗。

想叫阿猫就阿猫,想叫阿狗就阿狗,当个老百姓最起码的姓名权咱还是有的,但是这么简单而正常的事情,要是放到元代,还恐怕就是个问题,因为在元代,“庶人无职者不许取名”!

意思就是如同草木一样的升斗小民,你连拥有一个响亮名字(比如王大虎、张大龙之类)的资格也被取缔了!

在俞樾的《春在堂随笔》卷五中有如下记载:“徐诚痷见德清蔡氏家谱有前辈书小字一行云:元制庶人无职者不许取名,止以行第及父母年齿合计为名,此于元史无徵。”

明成祖朱元璋原名朱重八,当时连庶民都没有取名权?!

意思就是有人见德清的蔡家家谱里先人写过这样一句话,平头小百姓是不许起名的。那总得有个叫的吧?所以一般人的名字以父母的年龄合计在一起得到一个数字,就拿这个数字来当了名字了。

俞樾说这个事在元代的正史里没查到记录。但是以朱元璋家的情况来看,还就是这么回事。

且看来自吴晗所著《朱元璋传》里的一段纪录:“(因为闹饥荒瘟疫),孤庄村朱五四(史注:朱元璋之爹)一大家人,不到半个月时光,死了三口。朱五四老爹六十四岁了,四月初六故去,初九大儿子重四也死了,到二十二那一天五四的老伴陈二娘又死了。五四的二儿子重六和小儿子元璋(原名重八,后名兴宗)眼看着大人一个个死去,请不起郎中,也抓不起药,只急得相对痛哭。“

这些当初的草民几乎个个都只有个数字来当名字。这个数字来自父母的年龄之和,如夫年二十四,妇年二十二,合为四十六,生子即名为四六。夫年为二十三,妇年为二十二,合为四十五,生子或者叫四五,或者也能叫五九,因为五九也是四十五。

朱元璋的大哥叫重四,意思是父母年龄加起来是四十四岁那年生的,老二是重六,那就是加起来六十六岁了,到了朱元璋,老爸老妈加起来都八十八岁了,可算是个老生子了。

据考证:明代开国勋臣开平王常遇春的曾祖四三,祖重五,父六六。而东瓯王汤和的曾祖五一,祖六一、父七一,都是以数字为名。

但是据潘柽章《国史考异》中所录,朱元璋的父亲五四名世珍,大哥重四名兴隆,二哥重六名兴盛,元璋重八,原名兴宗。按吴晗先生的推断,这些名字应该都是后来追起的。

看来,如果不是朱元璋后来得了势,他的这些父兄们也不会拥有这么响亮的名字。

« 上一篇
下一篇 »